在实训中培养青年对国际主要议题的分析阐释能力和对“中国方案”的国际表达能力,提升青年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全球话语表达力,塑造青年以更深邃的视角、更博大的胸怀、更自信的态度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有效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当前,青年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还存在着主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讲述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讲述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讲述方式有待进一步拓展、讲述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现实问题。因此,要坚持系统观念,引领青年积极锤炼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用讲故事的高水平促进中华文明传播的高质量,从主力、能力、合力三个维度构建中华文明“大传播”体系。
培育主力,形成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要有善于讲故事的人,培育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非常重要。这方面,政治立场是第一位的,应当在坚定政治立场的基础上推进中国故事讲述者的多元化,鼓励引导行业人才、海外中国留学生、平民英雄等传播主体的积极参与,形成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力量”。
首先,重点聚焦行业人才。中国制造正在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科技创新是主角,青年是主力军,因此应多培育和发掘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丰富生活阅历、突出专业技能的行业人才,讲述具体的中国产业发展与实践故事,以及处理工作与生活具体问题的经验。《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显示,68%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强,其中高铁等是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可以选取相关行业人才主动传播中国的物质文明,以此作为国外民众了解中国的窗口,进而领会其中蕴含的精神文明。
其次,应充分发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海外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时能够较好地引起海外受众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识。可在海外与中国留学生集中的留学组织、行业协会、高校学联等共建海外文化传播联络工作站,引领留学生以优美的国乐、高雅的汉服、优秀的传统、可口的美食等中华文明精粹作为传播内容,竭力与各国民众寻找精神共鸣,用通俗易懂、立体形象的方式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推动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
再次,有效调动平民英雄的传播潜力。平凡人物的个人经历和亲身感受更容易引起国外民众的共鸣与深思,人物叙事所折射出的国家发展与时代变化,更具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可通过这类平凡英雄讲述时代大局,折射出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大党形象。
聚焦能力,形成优质传播内容的“大供给”
从中国故事的传播主体来看,应充分发挥共青团青年人才培育职能,注重以实践为核心导向,积极构建“研学—孵化—产出”的培养机制,主动引领、指导和激励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形成优质传播内容的“大供给”。
首先,助力青年发现中国故事。可在全国各地打造融合伟人事迹、历史事件、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科技发展和建设成就等多位一体的研学基地,通过组织青年奔赴祖国各地开展实地调研,切身感受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而进行的伟大奋斗,将青年的眼光、智慧凝聚在一起,使其根植祖国大地萃取思想精华,在实践中发掘典型的中国故事素材。
其次,助力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可通过举办讲故事创意大赛等形式,吸引更多传播主体广泛参与,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同时,通过比赛发现有潜力的优秀中国故事案例,协同孵化品牌化、系列化的中国故事产品,最终打造成中华文明传播典范。
最后,助力青年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这方面,风靡全球的模拟联合国活动是国际上比较知名的青年跨文化沟通训练活动,能够对青年的跨文化沟通、交往、传播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各级共青团组织或可借鉴,在实训中培养青年对国际主要议题的分析阐释能力和对“中国方案”的国际表达能力,提升青年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全球话语表达力,塑造青年以更深邃的视角、更博大的胸怀、更自信的态度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
形成合力,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讲堂”
当前讲述中国故事的案例在主体、方式、渠道和内容上各不相同,应全面统筹政府部门、高校智库、新闻媒体、民间组织等,着力打造人才培养和案例塑造的全社会制造体系,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讲堂”,实现中国故事传播的系统化发展。
首先,充分调动各社会主体的深度参与。应打造“研究—采集—培养—传播—统战”五位一体的青年话语工作联合体,扶持培养新人才和创作新故事,全面打造以“大思政课”为课堂载体、以基层政府行政机构为素材供给、以网信宣传部门为渠道保障、以各级共青团组织为行动统筹、以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为传播阵地、以正能量知名人士和网络大V为助力推广的“大讲堂”,聚焦此前李子柒的美食短视频、乌合麒麟的新数码艺术创作等这类独立的优秀故事,实现数量、质量和规模的稳态产出,打造中华文明传播体系,形成中华文明传播的合力,创造中华文明传播的典范群。
其次,全面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的传播作用。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的特征,传播更多具有潜移默化和隐性影响的中国故事产品,加大中国文化交流的力度,扩大中华文明传播的范围。还应全面拓展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在全球舆论环境中的覆盖领域,促使更多优质的中国故事产品由国内走向国外、由媒体走向民众、由交流走向认知,加大对外传播的广度、力度、频度,推动中国故事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石雪系上海市团校(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科建设部讲师,朱国栋系该校《青年学报》主编、副编审】
石雪 朱国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8月29日 10 版